叉车业的蓬勃发展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入者。尽管国家将工业车辆列为特种设备加以管理,而且提高了进入行业的门槛,但由于叉车使用范围及其广泛,用户层次多样,叉车产品价格较低,高档次产品价格差异不大,高端用户对价格及价格差异均易于接受,所以叉车行业的独、合资企业均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。
跨国巨头已发现了叉车低端市场中蕴藏的丰厚利润,以丰田叉车、韩国帅成为代表的韩系、日系叉车纷纷开始介入,给国内叉车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;国内其他行业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纷纷跨入叉车行业,利用自身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优势,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,竞相销售自己生产的叉车产品,很多厂家都将年生产规模设定为万台,这样,很容易形成行业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,竞争就只有拼可靠性、拼价格。叉车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、打价格站十分激烈。
江浙地区的一批中小企业主要靠在国内市场低价购买发动机、变速箱、油缸等配件进行组装生产,外观上难以分辨。组装生产的叉车成本低,价格优势明显,平均价格每台可低于7000元人民币。这些中小企业以低价高利润对主流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,而且他们的发展速度快,半年时间就可诞生几十家。
同行业低价竞争不仅使国内叉车企业有苦不能言,而且直接后果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,造成价低质次产品在市场中的出现。同时叉车企业赢利水平不断下降,年销售收入近万台的企业,仅以6000多万元的利润做了总结,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在已进入的十几家外资合作品牌中,其销量已占到了国内市场的1/3,随着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加剧,这些企业产品价格也在逐步下降。靠低价竞争拓展市场,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。
这些低价叉车的生产企业缺乏自己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,在出口中只能采取低成本、低价格、低档次的竞争模式,尽管价格竞争力较强,但容易导致贸易增量不增价,甚至跌价的情况。同时还带来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加剧,使我国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对象。